托尼奥·克律格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托尼奥·克律格

(1903) Tonio Kröger 11.10.2007.jpg
作者
托马斯·曼

原名
Tonio Kröger
中文書名
托尼奥·克律格
譯者
Frederick Alfred Lubich
出版地
德国
語言
德语
類型
自传小说
出版日期
1903
媒介
Print
OCLC
3512222

《托尼奥·克律格》是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初作于1901年初,其年25岁。 这部小说最早出版于1903年。 阿尔弗雷德·诺普(En: A. A. Knopf)于1936年在纽约发行了这部小说的第一个美国版本。[1]




目录






  • 1 简介


  • 2 与其他作品的联系


  • 3 参看


  • 4 参考


  • 5 引注


  • 6 外部链接





简介


故事的轨迹沿着一个男人从学生时代到成年的发展展开。 一个德国北部商人和拥有艺术天赋的“南方”母亲(Consuelo)的儿子,托尼奥继承了他父母双方的特质。 在他仍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体验到对周遭小市民们的富有矛盾的情绪。 他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内涵修养而感到优越,另一方面又倾慕于那些人充满无知的活力。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托尼奥的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成为了德国南部的著名作家。他开始相信,“作为一个艺术家,对于日常生活而言他必须死去。”这些问题在他向北旅行回到他的故乡时得以部分解决。在那里,托尼奥被误认为是一个逃犯,这更加坚定了他内心的信仰——一个艺术家相对于“受到尊敬的”社会生活来说必须是一个局外人。艾利·海勒(En: Erich Heller)——他认识托马斯·曼本人——认为,《托尼奥·克律格》的主题是“艺术家是自现实的放逐”(与歌德的戏剧《托尔夸多·塔索》(1970)和格里帕泽的《萨福》(1818)一道)。[2] 然而,艾利·海勒本人年轻时,将《托尼奥·克律格》的主题视为一个富有激情的内心之迷恋和纠结,注定要把它的感受智性化为艺术。[3]



与其他作品的联系


《托尼奥·克律格》与更著名的一个故事《威尼斯之死》(Der Tod in Venedig)遥相呼应。它们都通过描述艺术家的生活来呈现托马斯·曼本人对艺术的看法。一个故事中艺术家从南方旅行至北方,另一个则从北方旅行至南方。一个旅程结束于一场精致的和解,另一场则以艺术家的死亡告终。 但,如特伦斯·詹姆斯·里德(En: T. J. Reed)指出的那样,


“在《威尼斯之死》中,托马斯·曼从对寓言故事的涉足中回归,再一次径直写起了一个文学艺术家的故事。但那与《托尼奥·克律格》不同,在那里他径直用文字来表述他的直接体验,这些体验直接来自于他本人...”[4]

因而这部作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那“自传式的角色”,以及通过对“同窗之爱”(amitié particulière)的描摹所体现的爱情理论(theory of love)。


这部小说曾于1964年被改编作电影,导演为罗尔福·席勒(En: Rolf Thiele)。[5]



参看



  • 茱莉亚·达·席尔瓦-布鲁恩斯(De: Júlia da Silva-Bruhns),托马斯·曼的母亲,托尼奥的母亲Consuelo的原型。


参考



  • Erich Heller, The Ironic German: A Study of Thomas Mann (London, Secker & Warburg, 1958), pp. 68ff. (on the genesis of the work), 286 (on the date of publication).

  • Frank Donald Hirschbach, The Arrow and the Lyre: A Study of the Role of Love in the Works of Thomas Mann (The Hague, M. Nijhoff, 1955), passim (but especially the section "The Loves of Two Artists: Tonio Kröger and Death in Venice", op. cit., pp. 14ff.).

  • Lee Slochower, "The Name of Tadzio in Der Tod in Venedig", German Quarterly, vol. 35, No. 1 (January 1962).

  • Alfred D. White, "Tonio Kröger: Anthropology and Creativity", Oxford German Studies, vol. 34, No. 2 (September 2005), pp. 217–223.



引注




  1. ^ Stories of Three Decades in libraries (WorldCat catalog)


  2. ^ Erich Heller, The Disinherited Mind: Essays in Modern German Literature and Thought (Cambridge, Bowes & Bowes, 1952), p. 167. Cf. id., The Disinherited Mind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61), p. 187.


  3. ^ Erich Heller, Flucht aus dem zwanzigsten Jahrhundert: Eine kulturkritische Skizze (Vienna, Saturn-Verlag, 1938), p. 9.


  4. ^ T. J. Reed, Thomas Mann: The Uses of Tradition (2nd 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p. 144.


  5.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Tonio Kröger 》的资料(英文)(英文)



外部链接


古腾堡计划中收录的《Tonio Kröger》免费电子版本 (德文)










编辑

托马斯·曼(1875年—1955年)部分作品


《布登勃洛克家族》(1901年)|
《魔山》(1924年)|
《托尼奥·克律格》(1901年)|
《威尼斯之死》(1912年)|
《浮士德博士》(1947年)|
《騙子菲利克斯·克魯爾的自白》(1954年)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格利澤436b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