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 (英格蘭)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威廉二世

British School - William Rufus - Google Art Project.jpg
威廉二世

英格兰国王
統治
1087年9月9日—1100年8月2日
加冕
1087年9月26日[1]
前任
威廉一世
繼任
亨利一世
出生
1056年
法国诺曼底
逝世
1100年8月2日(1100-08-02)(44歲)
英格蘭新森林
安葬
溫徹斯特大教堂
王朝
诺曼王朝
父親
威廉一世
母親
弗蘭德的瑪蒂爾達

威廉二世William II,1056年-1100年8月2日),綽號「紅臉威廉」或「威廉·鲁夫斯[2]。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自1087年成為英格蘭國王直到1100年。其勢力也覆蓋诺曼底,在蘇格蘭也具有影響力。但他在擴大威爾士的控制上并不成功。


威廉是個具有戰鬥力的軍人,但也是一個冷酷無情的統治者;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的記載中,他是"被所有的人民所痛恨"的君主。但这并不出人意料。在那个年代,编年史的写作一般是由教会人士编写的,长久以来他们坚持反对威廉。在诺曼史料中,威廉显然地看不起盎格鲁萨克森民族及其文化。(Cantor 1993, p 280)


威廉本人的性格似乎很暴躁。他以凶悍和暴烈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终身未娶也没有私生子。他最宠幸的是兰道夫·福莱蒙巴德于1099年被任命为达勒姆主教。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需要,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封建封邑。




目录






  • 1 早年


  • 2 英格兰与法国


  • 3 權力鬥爭


  • 4 威廉二世的朝政


  • 5 威廉二世的不寻常死亡


  • 6 鲁夫斯石


  • 7 祖先


  • 8 註釋


  • 9 参考文献


    • 9.1 引用


    • 9.2 来源







早年














英国王室

诺曼底家族


威廉一世
   罗贝尔·科索斯,诺曼底公爵
   理查德 (贝尔奈公爵)
   威廉二世鲁夫斯
   阿德拉,布卢瓦伯爵夫人
   亨利一世

威廉二世鲁夫斯

威廉確切的出生日期不詳,据信是在1056年和1060年之間。他出生於其父亲諾曼第公爵的領地,而這領地在適當的時候會由他的兄長羅貝爾二世·柯索斯繼承,在他的青年时期,由于他是家族中第三个儿子,尽管接受了法式教育,但是他也只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贵族而不是国王。但征服者威廉的二儿子,也就是他哥哥理查[3]的死使他得以成为王位的继承人选。由于他是父亲最钟爱的儿子,他得以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尽管他们最小的弟弟亨利于1091年发动的政变促进了他和他长兄的和解,但是总体上他们两兄弟的感情并不融洽。


三兄弟的感情不睦源于1077年或者1078年发生在雷加的一段往事,當時威廉和亨利兩人因为无聊,于是想要作弄一下他们的兄長罗伯特,他们在楼上的门廊上对准罗伯特泼污水。这行为激怒了罗伯特,他深以此为耻。事情至此,兄弟间的争吵不可避免。最后,他们的父亲國王威廉一世都被迫介入,在他的调解劝和下才勉强恢复了兄弟间的关系[4][註 1]


根据马姆斯伯里的威廉的记录,威廉胡佛是一个“短小粗壮,大腹便便,穿着华丽,时尚流行的君主。尽管性格粗暴,但是他仍留着一头金色的长发,发型中分一直披到脸上,这样就可以遮住他已经微秃的前额,在他红色,易怒的脸上,有一双变色眼。皮肤上则微有雀斑”[4]



英格兰与法国




威廉二世,約1310年描繪


征服者威廉的土地一分为二使得在英吉利海峡两岸都裂土分茅的贵族进退维谷。因为年轻的威廉和罗伯特個性不合,使得贵族们担心他们不能同时取悦双方。因而很可能因为取悦一方领主而得罪另外一方(甚至得罪双方)。当时看来仅有的解决方案莫过于在领主的旗号下再一次联合英格兰和诺曼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征服者威廉同父异母的兄弟,广有势力的主教巴约的厄德的领导下,贵族们开始反对威廉并投向罗伯特最后终于酿成了1088年叛乱[5]。而威廉凭借手中的银子和对建立更好的政府的许诺获得了英格兰人民的支持,击退了叛乱。罗伯特没能在英格兰重振旗鼓并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英格兰的土地。1090年,威廉二世进攻诺曼底,摧毁了罗伯特的抵抗力量并强迫他放弃了自己一部分领地。他们事后达成了一致,威廉同意帮助罗伯特恢复他在法国的失地。特别是法国的
缅因省[6]


这样,威廉·魯夫斯就保障了这个欧洲最强大的王国。(与撒利王朝的解体形成了鲜明对比)(撒利王朝是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尼亞王朝的別名),在英格兰境内,他也最少受封建责任的羁绊,在诺曼底,出于他的封建义务,迫使他修建了修道院并设立主教。在授权争论的年代,他在诺曼底授权的传统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被带到了英格兰,威廉借此成功地将撒利族的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逐出了教会。盎格鲁-诺曼底的皇家机构在中世纪的欧洲效率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了。在当时的法国,通过地方法院传达出的国王权威具有无可匹敌的效果。而这些威严有的则是通过各级教堂的宗教仪式来体现出来的。进而通过国王的管理权和法律来统一王国。因而,威廉想要证明的是,国王在罗马教廷的谴责面前享有一定的豁免权。



權力鬥爭


威廉胡佛继承了盎格鲁诺尔曼的所有权,这些都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上详细地反映了出来。做这样的调查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这充分反映出威廉已经完整控制了这个国家。但这并不是源于威廉本人超凡的政治手腕和超凡魅力。好景不长。1089年,威廉就失去了他的顾问和心腹,罗马教廷在诺尔曼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兰法郎克。


兰法郎克去世后,大部分威廉的属地与教会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他没有立即任命一个新的大主教,在这个过渡时期,他延迟分配了教会的收入,这引发了广泛的批评。最终,在1093年,就在威廉身染沉疴之时,罗马教廷任命了一位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安塞姆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导致了君权与教权的长期斗争。与兰法郎克相比,安塞姆更加倾向于支持教皇格利高里改革。威廉和安塞姆在教会问题上分歧极大。英格兰的牧师,由于在优先居住权问题得到了国王的帮助,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安塞姆。1095年,威廉在北安普敦郡的罗金厄姆召集教士召开了一次集会,本想要罢黜安塞姆但教士们坚持应该将他送回罗马发落。1097年10月,安塞姆遭到驱逐,把在英格兰的遭遇向当时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做了汇报。乌尔班是一位老练变通的教皇,他并不想扩大他和君主之间的矛盾。当时日尔曼的皇帝支持一位僭立的教皇,这使得他急需得到其他君主的支持。因而,乌尔班与威廉胡佛达成协议,威廉承认乌尔班的教皇权威,而教皇则批准盎格鲁-诺尔曼教会享有特殊地位。在安塞姆流放期间,威廉获得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税收。在威廉的继任者,英格兰的亨利一世掌权之前,安塞姆一直处于流放状态。


在制约和限制诺尔曼贵族的权力上,威廉胡佛不如其父能成功地运用武力和纪律来限制他们的行为。1095年,罗伯特·莫泊莱,诺森比亚伯爵没有出席一年三次的国王政务会,这种会议的作用在于决定政务并通过与会贵族传达政务。威廉随后带军前去征讨并击败了他。伯爵兵败逃亡旋即被捕。另一个贵族,被控反叛刺瞎了双眼并去势[7]。同年,威廉二世再次进攻威尔士但无功而返。1097年他再次进兵,还是没有成功[8]。从1097年到1099年,他转战诺曼底确保已经占领了的缅因北部地区的安全,但是他还是不能够获得法国控制的维辛地区[9]。在他去世之时,他正准备攻占法兰西西南部的阿基坦。


威廉与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他强迫苏格兰向他称臣并于1092年出兵攻占了英格兰与苏格兰边界附近的城镇卡莱尔和坎布里亚[10][5],1093年11月13日,在阿尔维克战斗中,马尔科姆和他的儿子爱德华被残杀。马尔科姆死后,威廉得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苏格兰地王位继承。他有力地支持了高贵者爱德加驱逐马尔科姆三世的兄弟唐纳德·本恩,并扶持自己的外甥(也叫爱德加)继承了王位。新继位的爱德加一世,1097年到1107年在位,由于威廉胡佛的支持才得以继位,因而对他感恩戴德[9]


1096年,威廉的哥哥羅貝爾二世·柯索斯參加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他需要金錢去提供這冒險活動的資金所以他向威廉抵押他的公國以換取10,000馬克的付款,等於威廉的整年稅收的四分之一。為展示由征服者開始、有力的諾曼稅收,威廉徵收一個特別繁重而使人们更怨聲載道的稅款,在全英格蘭籌集金錢。接著,在羅貝爾二世·柯索斯未参与的情况下,威廉以攝政王身分統治諾曼第。在1100年九月,威廉死去一個月後,羅貝爾才回到諾曼第。



威廉二世的朝政


威廉胡佛並不尊重教會;最熱烈反對他的人都是神父等神職人員。11-12世紀英國歷史學家埃德玛敘述威廉胡佛試圖說服猶太人改變信仰,或試圖使猶太人重新信奉猶太教的兩件事件;事變插曲易發生的;伴隨而來的矛盾愈演愈烈。在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姆的争吵中,威廉声言,“昨天他就很恨他(坎特伯雷主教),今天他更恨他,明天和将来,对他的仇恨将与日俱增。”


马姆斯伯里的威廉形容威廉胡佛的朝廷,按照他的说法,充斥着穿着奢靡衣服,脚着花哨鞋子,柔腔柔调的青年男子,根据记载,这样的同性恋和鸡奸者是威廉胡佛朝中最受宠爱的人。令人满意的是当英格兰的亨利一世继位后,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下令让他国内那些长髮男人剪发。



威廉二世的不寻常死亡




威廉二世之死,阿方斯·諾伊維爾的版畫,1895年繪畫




威廉胡佛之墓,温彻斯特大教堂 (Robert Chambers, p.161, 1832)[11]


威廉胡佛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可能是他在新森林打猎时的意外死亡。他被一箭穿心而射杀。但事情的真实情况至今不得而知[12]


在1100年8月的一个白天,威廉组织了一场在新森林的游猎,奥德利克·维塔利斯详细地描述这次打猎的准备情况:一个军士长为胡佛准备了六支箭。国王很快高兴地拿起了这些箭,表扬了军士长的工作,自己拿去了四支。剩下的两支箭交给沃尔特·泰尔......说道:“照道理说最锋利的箭应该给那些能够一箭中的的人”。


在后来的狩猎中,这帮猎手展开队伍追捕猎物,被分配在沃尔特·泰尔的行伍中。泼伊克斯爵士则与其他人隔离开来,这是威廉生前最后一次在人前露面。


第二天,威廉被一大群农民发现。躺在树林裡,一支箭正中肺部。威廉的尸体被贵族们遗弃在他倒下的地方,因为无论是按照英格兰的法律还是习俗,他们不得不赶回自己在英格兰和诺尔曼的封地去确保自己领地的安全。传说中他们被留在当地的炭房里,一个叫普吉斯的烧炭工人将国王的尸体用自己的大车拉到温彻斯特大教堂。


根据那些编年史的作者的记录,威廉之死并不是出于谋杀,沃尔特和威廉一起去打猎,沃尔特瞄准了一只雄鹿,一箭射去却正中威廉的胸膛。沃尔特试着想要去救助威廉但此时已无能为力[13]。因为害怕被控弑君,沃尔特惊慌之中,跃马而去,这个传说版本被保留在马姆斯伯里的威廉1128年编写的“英国国王编年史”中:


在国王去世的前一天,国王梦到他去了地狱,魔鬼对他说“我等不及了,因为过了明天我们就能相见了”,他突然被惊醒。他命令侍卫掌灯,并禁止仆人离开他。第二天他走进森林,他由几个人陪着。沃尔特·泰尔陪着他,其他人则追随着他。太阳下山了,弯弓射箭,轻伤了一只从他们身边穿过的雄鹿。鹿还在往前跑。由于阳光直射,国王眯缝着眼睛穷追不舍,一直追了好长一段路。说时迟,那时快,当沃尔特瞄准了另外一只鹿,即刻弯弓射箭,噢,天哪!箭却正中国王的胸膛。

受了重伤的国王一声不吭,只是一手折断了射入他胸口的箭。这加速了他的死亡,沃尔特赶紧抱起他,却发现他已经不省人事,他跃马而去,拼命地逃跑,尽管当时没有人在追踪他:有些人为他感到遗憾,有的人则协助了他的逃亡。

国王的尸体被放在一辆大车上被运往温彻斯特大教堂。鲜血一滴一滴往下掉。在那里他被埋葬在塔裡。第二年,塔就倒了。威廉胡佛死于1100年,终年40岁,教会对他的死深表遗憾,却无法拯救他的灵魂。他深得士兵的喜爱,但是他曾经掠夺过地方的人们却很仇恨他。

对那些编年史作者而言,他们常用例如不可抗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个邪恶国王之死。当然,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威廉二世是被谋杀的传言屡禁不止,因为这样正对威廉二世的蹊跷事件层出不穷,历史学家认为像沃尔特那样的神箭手,是不可能出这样的纰漏。威廉的兄弟亨利,曾经参与了那次狩猎活动,是威廉之死的直接受益人。在威廉死后不久他就登基。


泰尔的朋友,沙迦教士,在他亡命法国的时候保护过泰尔。之后曾经说过:有个贵族曾经声言,沃尔特·泰尔就用一只箭射死国王,但是我经常听说他,他无所畏惧,无所希冀,曾经就那一事件庄严宣誓保证说,他既没有在国王打猎的那片林子出现,也根本没有在树林里看到过国王。



鲁夫斯石


一块叫鲁夫斯石的石碑被立在据说威廉落马而死的地方。


鲁夫斯石上的碑铭如下:







这块纪念碑由石頭刻成。在一再的被破壞後,1841年起被用鑄鐵覆蓋來加以保護。一座當地的房子以他命名。一家鄰近的客棧名叫沃尔特·泰尔爵士。




祖先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ainer{width:100%;overflow:auto}.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







註釋




  1. ^ Barlow認為,威廉和亨利很可能撒尿在羅伯特身上[4]



参考文献



引用





  1. ^ Tout An Advanced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918. p. 94


  2. ^ Barlow William Rufus pp. 11–12


  3. ^ Douglas William the Conqueror p. 393


  4. ^ 4.04.14.2 Barlow William Rufus pp. 33–34


  5. ^ 5.05.1 Carpenter Struggle for Mastery p. 129


  6. ^ Barlow William Rufus pp. 402–406


  7. ^ Carpenter Struggle for Mastery p. 131


  8. ^ Philip J. Potter, Gothic Kings of Britain: The Lives of 31 Medieval Rulers, 1016-1399 (2009), p.47.


  9. ^ 9.09.1 Frank Barlow, "William II (c.1060–1100)",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online accessed 28 Nov 2013


  10. ^ Carpenter Struggle for Mastery p. 131


  11. ^ Chambers, Robert. The Book of Days: A Miscellany of Popular Antiquiti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alendar, Including Anecdote, Biography, & History, Curiosities of Literature and Oddities of Human Life and Character, Volume 2. London: W. & R. Chambers Limited. 1832 [7 January 2016]. 


  12. ^ Quoted in Barlow William Rufus p. 421


  13. ^ Barlow William Rufus pp. 420–423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Barlow, Frank. William Rufus. Berkeley, CA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3. ISBN 0-300-08291-6.

  • Cantor, Norman F.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Middle Ages. pp. 280–84. ISBN 0-06-092553-1.

  • Douglas, David C. William the Conqueror; the Norman impact upon England. Berkeley, CA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4. ISBN 0-520-00350-0

  • Hollister, C. Warren. "The Strange Death of William Rufus." Speculum, 48.4 (1973): 637-653.

  • Mason, Emma. "William Rufus: myth and reality." Journal of Medieval History, 3.1 (1977): 1-20.

  • Warren, W. L. "The Death of William Rufus." History Today, 9 (1959).













威廉二世 (英格蘭)


諾曼第王朝

出生于:約1056年逝世於:1100年8月2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威廉一世

英格蘭國王
1087年-1100年
繼任:
亨利一世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

格利澤4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