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
本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6月23日) |
公共設施 |
---|
公共建築及設施 |
|
概念 |
|
問題和解決方案 |
|
研究領域 |
|
實例
|
公共設施主題 |
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规模比较大的,可以使水流流过的運輸通道。運河通常連接湖泊、河流和海洋,或橫貫半島、地峽而造。
相傳在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已有開運河,但具體難以考證。信史上中國的胥河是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中國的京杭大运河是歷史上最長的運河,長約1700公里,但今日只有少部份河段可供航運。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土庫曼南部的卡拉庫姆運河,全長約1375公里,大部份河段都可航行。運河的主要用途是行駛船隻運輸貨物。在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建造成本和運輸時間的緣故,內陸運河逐漸被鐵路取代。許多運河目前都只剩下觀光用途,如威尼斯的運河。
运河主要可以分為二種:有一種是和現有的河流平行,分擔河流的水流量,在維持河谷及流域的條件下,通過建設水壩和水閘來調整水量,維持夠高的緩流水位。另一種則會越過分水岭的山脊,這種方式多半會需要在海拔最高點上方有水源供應。許多的運河會興建在在山谷及其他水路高很多的地方。城市需要很多的水源,而海拔較高的運河可以提供水源給海拔較低的缺水地區。像羅馬帝國的高架渠就有類似功能。
目录
1 分類
2 運河中使用的設備及結構體
3 重要性
4 特色
5 歷史
6 各地运河
7 地名
8 參考資料
8.1 參考書目
9 相關條目
分類
依可用水源及可用流道的不同,運河的形成有以下三種不同的方式:
- 可以在沒有水源的地方興建運河,可能是用人工挖掘河道.也可能是用石頭、混凝土等建築材料使運河兩側加高。運河的水源需由其他河流或水庫等外部來源提供,像法國的米迪運河及布里亚尔运河都屬於這類運河。
- 河流可以透過渠化的方式,使河道更容易預測及調整。河流工程可以利用疏浚、築壩或修改河道的方式,控制河流的水流量,使河道的交通可以更加安全,這類的運河包括法國的埃纳河。可能會需要河岸区恢复。
- 若河流很難用渠化的方式調整,可以在和河道平行處開闢另一個水道,稱為侧向渠道。河流可以提供渠道水源,而在河流水量過多時,過多的水可以從侧向渠道流出。例如切萨皮克和俄亥俄运河就是這類的運河。
較小的运河可以讓駁船或运河船通行,海船运河可以讓海上的船舶通行到不靠海的港口(例如曼彻斯特大运河),或是由一個海洋到另一個海洋(例如巴拿馬運河或苏伊士运河)。
運河中使用的設備及結構體
運河需要一些工程結構體來調整水流:
- 利用堰和水庫來提昇運河的水位,使船舶可以在其中航行。
- 在有急流或是瀑布的區段,製造較長、較平緩的流道。
船閘方便在地形有落差的區域調整運河水位,並且使船舶或是驳船可以往上游或是下游行進。
運河需要穿過分水嶺時,在修築上會更困難,也需要額外的結構體,像是高架橋及高架渠等結構體,提供水流動的路徑,並維持水在渠道中。
重要性
在歷史上,運河不論在商業上,或是文明的發展及成長上都非常的重要。1855年時利哈伊运河運輸了超過120萬噸的無煙煤。現今仍在運作的運河不多,但以前有許多運河帶動了經濟的成長,事實上運河也是都市化以及工業化必要的條件,因為在西方,像煤及礦石等散裝原材料只有透過水路運輸才符合成本。這些原物料促成了工業的發展以及新冶金學的發展,也帶來17世紀到20世紀日新月異的工業化,甚至後來新的研究領域、新的產業以及經濟規模,提高了工業化社會的生活水準。
目前仍在使用的運河(包括海輪運河)大部份是運送散装货物,內陸一些較小的運河原來設計供船隻或是渡輪航行,但後來有些也已經填平或是廢棄,或是改為國有,水庫及船閘仍然繼續維護,但運作目的已改為防洪以及休閒娛樂用途。美國的運河在是1850年漸漸的被更快速、更沒有地理限制、以及維護上更便宜的鐵路所取代。
在1880年代初期,美國一些競爭力較弱,無法和鐵路競爭的運河,已漸漸的消聲匿跡。接下來的幾十年,石油漸漸的取代煤炭成為能源來源,煤炭出貨量也出現變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使用引擎驅動的卡車,小型美國駁船運河的貨物噸里程漸漸下降,當時道路網絡越來越普及,貨車的靈活性和陡峭的爬坡能力也越來越明顯,貨車不但取代了運河運輸,因為其不受軌道限制的特性,也取代了許多鐵路的運輸。
特色
最簡單的運河就是填滿水的溝渠。依照運河穿過的地层不同,需要將運河的內層用粘土或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加以衬砌。若是用粘土衬砌,則會稱為是puddling。
運河本身需要是平的,若鄰近的田地需要灌溉,會在運河兩側的堤防再作處理,讓一些水可以用來灌溉。若運河流經的地區有較大的高度變化,需要用其他技術來克服。最常見的是雙船閘(pound lock),其中包括一個兩端有閘門的閘室,其中的水位可以昇高或是降低,兩端可以連結不同高度的水面,或是連接河流或是海洋。運河若是需要越過山丘,會在較短距離內安排有一連串的閘門(復閘)。
中國的復閘是西元984年(宋太宗雍熙元年)由喬維岳修築[1][2],歐洲則是在十五世紀開始修築,之前是使用只有單一閥門的單門船閘(Flash locks)來調整水位的高低。不過只有水量相當充足時才能使用單門船閘。
閘需要許多的水,若能使用的水有限,設計者就會採有不同的作法,例如起船台(像是佛克爾克轉輪),利用其中有水的活動沈箱(caisson),船可以在其中漂浮,再將活動沈箱和船移動到不同的高度,以及倾斜升船机(放在傾斜鐵道上的活動沈箱)。
若运河要越過河流、道路或是山谷,而又不允許使用船閘,运河可以用通航水道來實現,在威爾斯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是穿過威爾斯迪河的龐特卡薩魯岧水道(現在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列表之一)[3]。
另一個讓運河可以通過山丘的作法是興建隧道,像是英國特伦特-默西运河的Harecastle隧道就是如此,不過隧道只能用在較小型的運河。
有些運河要設法讓高度差降到最低,這類的運河會稱為等高運河,會延著地形上的等高線興建,高度差最小,但是較彎曲,其路程也較長。不然就要用其他的工程技術來克服高度差上的問題。
運河設計也需要處理運河水源的問題。有些運河(例如蘇伊士運河)沒有這個問題,直接有向大海的出口。若是運河高度不是在海平面,就需要其他的技術來克服此問題,有時可以用其他河流或是水泉的水來補給水源,也可能再配合其他方式來處理季節上的河流水量變化。若沒有這類的水源,可能會用水庫(可能和運河分離,也可能整合到運河內)及back pumping來提供需要的水量。有時也會用礦坑中的水泵出後注入運河內。有些情形會興建feeder canals,從遠處提供水源供運河使用。
若運河的一端會有大量的貨物上船或是下船,會興建渠槽。渠槽的寬度一般會比運河要寬。有時渠槽會有碼頭及起重機來搬運貨物。
歷史
美索不達米亞約西元前四千年就已出現運河[4]。在鐵路發明前,居住於內陸的人們只能使用馬車或其他交通公具運輸貨物。使用馬車運輸量小,運輸速度緩慢,但成本高昂,貨物亦可能在顛簸中毀損。舉例來說,1820年時,從水牛城運一噸的穀物到紐約市需要$100,1825年底伊利運河開通後,同樣貨物的運輸成本只要$9。在1830年前,使用馬車的運輸成本約為使用運河的50至70倍。運河開通後,運輸成本下降,市場上的物價也跟著下降,麵包、鹽和煤等都比以前便宜。
1830年開始,美國第一條鐵路開始投入商業營運。到1850年代晚期為止,運河在美國北部和中西部仍然扮演重要地位,因為這時的鐵路路線多為短程,而且不同公司有著不同軌距。但是運河建造成本高昂,路線沒有彈性;當鐵路開始標準化,大量生產後,內陸運河也開始走向沒落。
在重要海上交通線上的運河在今天仍然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如巴拿馬運河(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基爾運河(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等。
各地运河
亞洲
胥河 - 中國
灵渠 - 中國
京杭大运河 - 中國
道頓堀 - 大阪,日本
小樽運河 - 北海道,日本
東雲運河 - 東京,日本
京濱運河 - 日本
台南運河 - 中華民國
愛河 - 中華民國
卡拉庫姆運河 - 土庫曼
歐洲
威尼斯大運河 - 威尼斯,義大利
阿姆斯特丹運河 - 阿姆斯特丹,荷蘭
基爾運河 - 德國北部
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运河 - 巴伐利亞,德國
科林斯运河 - 希臘
多瑙-黑海運河 - 羅馬尼亞
莫斯科運河 - 俄羅斯
白海-波羅的海運河 - 俄羅斯
伏爾加-頓河運河 - 俄羅斯
非洲
苏伊士运河 - 埃及
美洲
巴拿马运河 - 巴拿馬
伊利運河 - 紐約州,美國
韋蘭運河 - 南安大略,加拿大
地名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县治所在- 江苏省通州区运河中学
參考資料
^ Hadfield 1986,第22.页
^ 中國古代水利. 燦爛的中國文明.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17-11-04].
^ Aqueduct crowned 'world wonder'. BBC News Online. 2009-06-27.
^ Hadfield, Charles, World Canals: Inland Navigation Past and Present, David and Charles: 16, 1986, ISBN 0-7153-8555-0
參考書目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Burton, Anthony, The Great Days of the Canals, Twickenham: Tiger Books, 1995 [1989], ISBN 1-85501-695-8
Calvert, Roger, Inland Waterways of Europe,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63
Edwards-May, David, European Waterways - map and concise directory, 3rd edition, Euromapping, 2008
Hadfield, Charles, World Canals: Inland Navigation Past and Present, David and Charles, 1986, ISBN 0-7153-8555-0
Needham, J,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C.U.P. Cambridge, 1971
Rodda, J. C., 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 - Water Scienc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2004
相關條目
- 各種的驳船
- 英國水道
- 起船台
- 運河隧道
- 水道
- 溝渠
- 環境局
- 英國運河系統史
- 馬拉船
- 基础设施
- 灌溉區
- 運河列表
- 水道列表
- 英國航道社團名單
- 船閘
- 繫泊
- 可導航渡槽
- 航行管理機構
- 窄船
- 動力運河
- 船運河道
- 拉船路
- 體積流率
- 水橋
- 水運
- 水路
- 水路修復
- 英國的水路
- 稱重鎖
- 火星運河
- 高架渠
|